全身麻醉所导致的术后肺部感染正受到广泛重视。自2000 年2 月开始我们将一次性生物过滤器应用于呼吸回路,观察其对细菌的过滤效果及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变化,同时观察对呼吸道阻力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择期颅脑及下腹部手术患者80 例,男47 例,女33 例,年龄58 ±12 岁,体重47 ±13kg ,(ASA) 术前麻醉分级Ⅰ~ Ⅲ级。术前均无明显肺部感染征象,手术时间平均5.4 ±1.2 小时。全部病例行快速诱导经口气管插管,静吸复合维持全麻,潮气量8ml/ kg ,频率12bpm ,吸呼比1∶2.0 。
二、方法: (1) 随机分实验和对照两组各40 例,均使用消毒灭菌呼吸螺纹管及皮囊。实验组在气管导管和呼吸回路之间放置一次性生物过滤器(PallBB25A 型) 。(2) 手术结束后分别于呼气螺纹管近病人端、中点、近机器端依次采样(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消毒棉签在5cm ×5cm 螺纹管内腔反复擦5次,置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 ,急送实验室以琼脂稀释法作细菌培养(35 ℃) ,24 小时后观察每cm2 的菌落数(CFU/ cm2) 。(3) 体位固定后观察实验组患者用滤器前、用滤器后即刻,1、2、3、4 小时的气道阻力。(4) 全部病例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依据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统计两组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5) 细菌菌落数以.x ±s 表示,采用成组t 检验,气道阻力采用配对t 检验,两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采用χ2 检验, P < 0.05 为有显著差异。
结果
一、呼吸回路的各采样点实验组几乎无细菌生长,而对照组则发现大量细菌,距患者越近污染越严重( P < 0.05) ,见表1 。

二、下呼吸道感染实验组发生2 例(5.0 %) ,明显低于对照组6 例, (12.5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
三、生物过滤器使用后气道阻力增加明显( P <0.05) ,但均小于2cmH2O ,术中各时段气道阻力不再进一步增加,见图1 。

讨论
院内肺部感染是住院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医源性交叉感染尤其是经呼吸器械传播的感染占相当大的比例,即机械相关性肺炎(VAP) ,Heling 等统计外科气管插管后VAP 发生率高达17 %。手术室内一次性用品可严格消毒,但麻醉机拆卸、消毒、安装困难,尤其是密闭管腔与空气不流通,从而形成细菌滋生繁殖的良好场所。
机械通气时,因人工气道沟通了支气管树和外界的直接联系,定植于呼吸回路内的细菌随喷射吸入气流直接侵入下呼吸道,同时气管插管和干冷吸入气体影响纤毛运动和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加之插管操作必然在粘膜表面形成微小创口,破坏了机体抗御细菌的天然保护屏障,长时间大手术、高龄、有严重基础病变的患者极易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当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病人体内的致病菌随呼出气流污染麻醉机后,即成为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重要污染源。
生物过滤器是折叠式带褶的小孔径疏水膜,通过直接拦截、惯性冲撞、扩散拦截三种过滤机制,防止带有病原的分泌物通过,其细菌过滤有效率达99.99 %。本实验证明生物过滤器能有效阻断呼吸回路内细菌传播,显著降低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通过对气道的保温保湿,防止干燥冷气流对纤毛功能的破坏,保护呼吸道粘膜,有利于术后排痰;同时保持呼吸机内部干燥, 保护贵重设备不受腐蚀, 延长使用寿命,并破坏了有利于细菌滋生的潮湿环境。
生物过滤器滤膜面积展开可达640cm2 ,其疏水性保持滤膜的干燥,在通气量60L/ min 时气道阻力的增加低于3cmH2O。本实验所选病例皆为颅脑及下腹部手术,避免了手术操作对气道阻力的影响,体位固定后在常规通气量时气道峰值压增加均小于2cmH2O ,且不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证明生物呼吸过滤器不会因大幅度增加气道阻力而影响其在麻醉中的应用。
上海联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工业区茸北分区茸阳路69号
总机:021-51691929
传真:021-57784244
免费电话:400-600-5030
技术支持:13641659499
E-mail:zhanglianbing@126.com
http://www.shlbhb.com